2023年12月08日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碳邊境稅”,從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啟動。歐盟單方面征收碳邊境稅,被認為是一種“偽裝的綠色保護主義”。
據“政客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eu)當地時間12月5日報道,“在中國的支持下”,甚至是“大型新興經濟體的廣泛共識之下”,作為歐盟碳邊境稅最強烈反對者之一的巴西,試圖將此問題帶到正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上討論。
一直以來,巴西認為歐盟此舉具有“歧視性”,并警告這可能阻礙全球減排的努力。上周,巴西就提出在COP28上增加討論“與氣候變化有關單邊貿易措施及其潛在不利影響”的議程。而在當地時間12月5日公布的談判文本草案第一版中,許多國家也正推動COP28發表聲明,就諸如“對低碳產品的制裁、對技術投資與合作的限制、綠色壁壘、歧視性立法、諸邊限制”等措施表示嚴重關切。
報道指出,這一事態發展反映出,歐盟與其貿易伙伴之間的緊張關系日益加劇。與此同時,歐盟與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的貿易談判本周也陷入停頓。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還在世界貿易組織就歐盟的碳邊境稅提出質疑,明確指出該措施不符合全球貿易規則。
巴西總統盧拉出席COP28
據報道,這一議程是由組成“基礎四國集團”(BASIC)的大型新興經濟體——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提出的,文本中明確對“單方面的碳邊境稅”表示反對。
這四個國家擔心,本方可能會受到所謂“CBAM機制”的嚴重打擊,該機制將迫使歐盟的出口國支付歐盟與本國碳價格之間的差額。
在本次COP28的談判文本草案第一版中,許多國家正推動一些措辭,讓參加今年談判的近200個國家批評歐盟的碳邊境稅等措施,而這種碳邊境稅本質上是對進入歐盟的碳密集型產品征稅。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認為,巴西把對歐盟碳邊境稅的憤怒帶到了COP28,而在迪拜舉行的COP28上,一場關于綠色貿易的爭論也正在蔓延。
對此,歐盟氣候首席談判代表雅各布·沃克斯曼(Jacob Werksman)12月4日在迪拜對記者說:“我們預計,在氣候談判中,這些令人擔憂的政治信息將繼續出現。”但他補充稱:“我們預計這不會破壞對話,主要是因為我認為,沒有任何一方希望這成為討論任何一方特定(貿易)措施的會議。還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機制,那是世貿組織。”
而在12月5日,此次前來參加COP28的巴西首席談判代表安德烈·科雷亞(André Corrêa)則回擊稱:“這很有趣,有些國家說,‘你們不應該在COP28討論此問題,請到世貿組織去吧’,而世貿組織又說,‘你們應該在COP28討論此問題’。”他笑著說:“所以我們就決定在這里談。”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于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迪拜世博城舉行,為期兩周。大會吸引了超過7萬人參加,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氣候大會。圖自澎湃影像
科雷亞重申,一些國家決定采取的是巴西認為無助于發展中國家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貿易措施。他列舉了幾項聯合國協議,認為這些協議支持巴西的主張。
此外,“基礎四國集團”提交的文件還警告稱,歐盟這些措施違背了《巴黎協定》中的堅持公平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事實上,對大氣中大部分排放負有責任的發達國家應該比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得更多。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指出,在此次COP28上,中國沒有公開反對歐盟的碳邊境稅,但12月5日談判文本草案的關鍵措辭,與中國9月在聯合國提交文件的內容是一致的。
報道稱,中方在此次談判文本草案中建議,各國應當在COP28聲明中“嚴重關切一些國家采取的措施”,包括對低碳產品的制裁、對技術投資與合作的限制、綠色壁壘、歧視性立法、諸邊限制等。
據《經濟日報》此前報道指出,歐盟“碳邊境稅”從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啟動,進入過渡階段。歐盟計劃在2026年開始正式征稅,按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提高進口門檻,屆時出口歐盟的產品將面臨相關的排放稅。此舉雖說旨在促進綠色技術發展,但也難免有市場保護之嫌,有可能與世界貿易組織原則相違背。歐盟自己也承認,碳邊境稅具有雙重目的,即保持歐洲工業競爭力,并鼓勵其他國家更快地適應歐盟的綠色政策。
歐盟的主要貿易伙伴如美國、中國、印度、巴西、韓國、南非和其他亞非拉國家都表示,歐盟單方面征稅是一種“偽裝的綠色保護主義”。歐盟征收碳稅將使國際貿易進一步復雜化,并提高非歐盟制造商的出口成本。此外,歐盟消費者也將面臨更高的進口價格,因為CBAM相關的報告義務會帶來更高的成本,可能要轉嫁給消費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