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作者:天津大学 求是学部 环境工程专业 零碳公民 苏昱冉
近些年來,想必大家對瘟疫、乾旱、洪水、颶風等詞彙早已不陌生,全球性極端高低溫、極端乾旱降水事件的頻發已嚴重威脅到地球生物多樣性和人類自身的利益。導致這一場場悲劇發生的背後都離不開「過度碳排放」,推動切實可行的、強有力的解決方案來減緩氣候變化迫在眉睫,全球碳中和行動勢在必行。
作為環境專業的學生,我一直在身體力行的成為一名合格的「低碳公民」,努力做到節約用水用電、減少塑料袋或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堅持綠色出行和勤儉的生活模式。但僅管如此,生活中衣、食、住、行產生的碳排放還是遠遠大於種樹養綠植的碳消耗。進行碳排放交易自願減排,是我成為「零碳公民」的不二選擇。
一項有意義的行動從來都不應只是國家和企業在努力,這應是所有的社會成員的責任。我一直堅信,個人的力量雖小,但如果我們都做些什麼,那就一定可以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就拿中國2020年二氧化碳總排放量100.3億噸的數據而言,當大眾被喚醒成為「零碳公民」的意識,當公民習慣使用碳排放交易權時,每人每年僅需抵消掉7噸二氧化碳排放量,那麼擁有14多億人口的中國就將實現 「淨零碳排放」。不僅如此,「零碳公民行動」的意義不只在於可以抵消自身產生的碳排放,這同時還是一種靈活有效的推動融資渠道轉向清潔、創新的企業和技術的方式。通過公民行動,督促企業能源結構性改革,讓新能源轉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科學實驗,而是每個公民都可以參與的接力長跑。於中國碳中和而言,「地球護衛·零碳公民行動」無疑是保護地球生態、助力國家實現碳中和的一次重大嘗試與實踐。
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中國要用短短三十年走完其他國家近百年的道路,其中困難可想而知,但頂住壓力,砥礪前行,這是大國的擔當。作為中華子民,為祖國分擔我們義不容辭,改變消費理念,營造綠色生活氛圍,我們每一個微小的舉動,都是在做碳中和的傳播者和實踐者。成為「零碳公民」奮戰在減碳一線,為地球帶來的改變微小卻美好。